今天,和一个朋友约了会面,地点在大阪一个不大的车站,名叫玉造。我到了以后,却接到朋友电话,说被事情缠住,要过一个多小时才能来 
  于是,就没有事情做了。好在,旁边就是一条商店街,甚至,还有一家旧书店,于是走进去挑喜欢的翻看起来。一抬头,看到店主的面孔,是个很老的老头子,神色间似乎大为惊奇。
  怎么,我脸上粘了饭粒,摸摸没有啊。 
  老头子看我不明白,伸手指指挂钟,这才恍然大悟 – 日本人的作息习惯古怪,加班到半夜,商店可是要十点以后才开门。赶紧道歉,还有点儿舍不得手上拿的一本《北清事变记事》(北清事变,是日本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说法)。 
  那老头子忽然问:“中国人?” 
  看来这辈子日语发音是不可能过关的,一听就听出来。点点头 – “是啊。” 
  “噢,那本书是后来的人写的,写得一点也不好。”
  很诚实的一个店主么。萨笑了,放下书随口问了一句 – “这附近有没有什么可以转转的地方?” 
  老头子想了想,指指一边山上 – 那边,有个神社。
  哦,谢谢了,那我去看看。我转身要走。老头子接着补充 – 神社旁边还有一个公墓。。。
  怎么会向人介绍墓地呢?这老头子真是老糊涂了。。。但是老头下一句话一下子就让我改变了想法 – 。。。里面有些中国兵的墓地,你要是有兴趣,可以去看看。
  哦,大阪,怎么会有中国兵的墓地?
  看出我的疑惑,老头子补充了一句:“是日清战争(日本对于甲午战争的说法)时候的清国兵,被俘虏的。。。” 
  “噢,那我应该去看看。”— 想了一下,又重复了一遍 – “谢谢。”
  清军的士兵在大阪有自己的墓地,还是第一次听说,他们是来自何方呢?据我所知,甲午战争中,确有一些清军战俘被掳到日本,现在京都的本愿寺,当初就是关押清军俘虏的地方。他们中的大部分,在战后双方交换战俘的时候,被交换回国。不经意间,想起了《甲午海战》,北洋水师的最后,是全军覆没了,有很多清军官兵被俘,莫非是他们中的一部分,埋葬在了异国的土地上?